LOGO
  • 首页
  • 关于我们
    公司简介
  • 新闻动态
    媒体报道 行业资讯 企业新闻
  • 产品服务
    AI平台 AR平台 智能平台
  • 解决方案
  • 服务支持
开放平台&行业合作
  1. 首页
  2. 新闻动态
  3. 行业资讯
  • 全部
  • 媒体报道
  • 行业资讯
  • 企业新闻

人工智能引领地震监测迈入新时代

2021-03-18 09:09:18 60

  2004年12月26日8时58分55秒,一场震惊世界的重大灾难突然降临。

  印度洋板块与亚洲板块交界处,发生了里氏9.3级地震。地震又引发了强烈海啸,滔天巨浪席卷了包括印度尼西亚、斯里兰卡、马尔代夫等国,造成了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。

  “印度洋大地震发生时正值圣诞假期,许多国家的地震专业人员都在度假。”张捷告诉《中国科学报》,“当时震源是大型逆冲破裂。震后15分钟,海啸最先到达印尼,但却没有预警,最后造成14个国家共22万余人失去生命。”

  张捷解释说,从地震震源参数来说,海底逆冲类型地震可能会掀起海浪,造成海啸,而其他类型地震产生海啸的可能性比较小。

  震源机制解(又称断层面解)是利用地震观测资料来研究地震发生时,震源处作用力和断层错动性质。震源机制解不仅可以帮助了解断层的类型,还可以揭示断层在地震发生时具体的运动情况,描述滑断面的特征,走向、倾向、倾角等。

  “除能帮助预测海啸外,震源机制解还可能用于由前震预测主震,或由主震资料预测强余震,揭示震源附近的应力分布状况等。”张捷说,“了解地震的震源滑断特征非常重要。在很多地震活动带,我们已经掌握了断层系的分布,依据震源滑动参数就能判断出是哪个断层系开始活动、其应力方向在哪儿、附近其他类似断层会不会出现危险等。”


       

  • 上一篇:美媒:美议员促美军方对华展开人工智能竞争
  • 下一篇:斯坦福大学:人工智能本科 4 年课程清单
媒体报道
行业资讯
企业新闻

推荐

  • 人工智能引领地震监测迈入新时代
  • 美媒:美议员促美军方对华展开人工智能竞争
  • 人工智能迎来了黄金时代
  • 人工智能让投资者“真香”了
  • 人工智能能和人类辩论了
  • 政策红利叠加 人工智能进入新阶段
  • 人工智能专业方面的缺口大
  • 斯坦福大学:人工智能本科 4 年课程清单
  • 关于我们
  • 新闻动态
  • 产品服务
  • 解决方案
  • 服务支持

0000-0000-0000

我的网站 版权所有 2017-2021

本站内容、图片、视频为网站数据,如有涉及侵犯版权,请联系我们提供书面反馈,我们核实后会立即删除

Footer联系信息

Powered by NihaoSite 1.0.0 ©2017-2021 万维自助建站

  • 网站首页
  • 电话咨询
  • 产品服务
  • 解决方案